而“互聯網+貿易”的平臺化發展必須是以提供標準化的服務,并且可收獲持續性的盈利為標準。所以“互聯網+貿易”的想象空間很大。2015年鋼銀電商為了快速獲取流量入口,自營方面也適當增加了投入,隨著流量的上升,模式也開始切換;2016年鋼銀電商轉為“互聯網+貿易”模式運營,也就是我們說的“寄售”模式。在產業互聯網摸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貿易+互聯網”和“互聯網+貿易”兩者差距非常大,是本質性差別。因為“貿易+互聯網”本質上還是貿易,一定不是平臺,“互聯網+貿易”才是真正的平臺。
平臺和互聯網兩者概念較為模糊,目前在B2B中很容易將這兩個概念混淆,都貼上互聯網的標簽,平臺的標簽;其實平臺和互聯網有一定差距,平臺就是互聯網,但互聯網不一定是平臺。
資訊服務還具很大想象空間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上海鋼聯從資訊服務起家,目前公司資訊業務發展情況如何?資訊業務還有多大想象空間?
朱軍紅:資訊服務在B2B里面還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從簡單咨詢服務到大數據服務,我們講的產業大數據不是一個簡單的信息,資訊能夠延伸到大數據服務,再加強廣度和深度的不斷的延伸,我認為大宗商品資訊的發展非常值得期待!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鋼聯從去年開始做交易到今天為止,前三季度有200多個億的交易量。從咨詢轉交易的過程中你覺得最大困難是什么?
朱軍紅:其實不存在困難這一說法,更多的是兩種思維模式的切換和改變。雖然外界都說做平臺一定賠錢,但資訊平臺,這么多年看下來,基本都是盈利的,很少有虧損。而對于交易平臺,其早期投入會遠遠大于資訊,此外因為交易的復雜性,在流程把控,風險管理上都與資訊有非常大的不同!比如鋼銀在交易的起步階段利用撮合引流,但撮合的痛點在于沒有用戶粘性;到一定階段開始做一部分自營,但自營其實就是在做貿易,在用戶關系的處理及市場行情的把握上要非常注意;后來再轉向代理寄售,代理寄售是純粹作為平臺提供服務的一種交易模式。而目前,鋼銀電商的業務模式已經轉型為以“融資+寄售”為主,同時解決用戶貨物和資金兩大難題。
資訊平臺最大的問題是發展速度慢,需要積累和沉淀,而交易平臺一旦發展起來速度是非常迅猛的。現在很多傳統的B2B企業,沒有充分利用優勢,在擁有大量用戶的過程中,如果轉型的速度太慢就會造成用戶流失。傳統B2B企業是否能利用優勢轉換,在這點上顯得尤為重要。
鋼鐵電商最核心的部分是風控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近年來鋼鐵電商風生水起,為什么這么火?這種火是理性的嗎?
朱軍紅:鋼鐵電商火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體量大,市場空間大,標準化程度高。二是鋼鐵工業分散,互聯網特性強。鋼鐵是基礎的原材料、用途廣,可以用到各行各業。鋼鐵的用戶小而散,這與它的份額少,用戶面廣有關。買方和賣方兩端,一定要有一端特別分散,鋼鐵行業則是賣家集中,買家分散,完全符合這一特性,因此非常符合互聯網的發展。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您覺得目前的鋼鐵電商行業主要存在一些什么問題?
朱軍紅:切忌浮躁。這是包括鋼鐵電商在內的所有行業都應該要引以為戒的。B2B電商應該做到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