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里都是密密麻麻的吊機,這幾天全部拆除了……”近日,在濟寧市魚臺縣老砦鎮復興河兩岸碼頭,村民王繼峰對記者說,“現在揚塵少了,就連河水也清了不少。”
老砦鎮復興河兩岸碼頭的情況是魚臺縣清理取締非法建設碼頭的一個縮影。據介紹,該縣境內有大小17條河流,全長267公里。優越的航道資源促進了當地水運產業的迅速發展和周邊農民的增收致富。但由于長期的疏于管理和個別業主的私自建設,全縣有200多個非法建設小碼頭,給道路管理、堤防安全、污染防治、安全生產通航安全等造成嚴重危害,成為影響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的一顆“毒瘤”。
為此,魚臺縣迅速啟動清理取締非法建設碼頭工作,召開了動員大會,成立指揮部、督導組,下發通告,并建立聯席會議和聯動機制,綜合采取行政、司法、經濟、市場等措施,明確時限要求和鎮街包保領導干部、縣直包保部門分管領導、執法人員等包保責任人對碼頭業主包保的工作任務目標,嚴格督導問責,對非法建設碼頭堅決取締。
同時,在濟寧市港航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魚臺縣調集大型執法船只,組織執法人員,在相關水域設置臨時管控點,對運送沙石到清理取締區域內的船只進行管控,有力促進了清理取締工作的深入開展。
“在拆除境內的非法碼頭中,我們反復向二十幾個業主講清講透政策,做細思想工作,僅協調會就開了6次。”在老萬福河張黃段清理取締非法建設碼頭現場,張黃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趙龍介紹說,為了推動拆除工作順利進行,鎮里積極幫助業主轉運貨物,連日來出動多臺破碎機、挖掘機、吊車協助作業,并想方設法聯系貨源、幫助轉運。目前該鎮境內的38個吊機已全部拆除,破碎吊機基礎9個。
“以前每到夜晚碼頭內燈火通明,運輸車輛來回不斷,噪聲、機器聲混雜在一起,讓周邊村民無法正常休息。現在,這個‘毒瘤’終于解決了,河面上更干凈了,政府給咱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實事。”魚臺縣清河鎮清河村村民張海龍說。
據了解,目前魚臺縣246個吊機已拆除240個,其他吊機正在拆除中;多數鎮街在充分做好自行拆除清理的基礎上,提前進入吊機基礎的破碎和灘地原貌恢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