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主任會議聽取了鄭州市“公交都市”建設情況的報告,根據報告顯示,我市已建成1092公里的快速公交線路,到2017年底建成快速公交線路要達到1126公里,公交專用道里程要達到500公里以上;地鐵1號線二期、城郊鐵路一期今年年底前完工,到2020年,將形成11條運營線路、總長302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
到2020年將建成
302公里軌道交通
近年來,我市已累計投入1500余億元,加快推進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我市已開通地鐵1號線一期和2號線一期,形成了軌道交通“十字”結構。截至2016年8月底,軌道交通累計完成客運量2.19億人次。
今年7月,市政府專門印發了《加快公共交通建設、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實施方案》,進一步就加快公共交通建設進行安排部署。按照實施方案,續建地鐵5號線,計劃今年年底前開工建設地鐵2號線二期、3號線一期和二期、4號線、10號線、11號線、城郊鐵路二期、14號線一期等軌道交通項目。
到2020年,我市將形成11條運營線路、總長302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
我市綠色公交車
目前已達4017輛
我市還加快實施智能公交體系建設,累計投入資金4.6億元,推進城市公交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建設,2015年建成“一個中心、三個平臺、五大應用系統”,實現了公交車、出租車、地鐵等GPS智能調度和監控全覆蓋。
“一卡通”推廣使用力度加大,截至目前,我市“一卡通”發卡量達360余萬張。
近幾年,我市每年購置新型空調公交車均在500輛以上,目前我市公交車總數達6221輛,其中綠色公交車4017輛,占公交車總數的64%,公交車排放全部達到國家標準,黃標公交車全部退出運營,成為全國第二家成功申報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城市。
明年年底建成快速
公交線路1126公里
2012年以來,我市先后建成鄭州高鐵站、長途客運北站、西流湖地鐵站等多個大型換乘樞紐站,同時還建成了27個公交場站,總面積540畝,公交港灣152處。結合“兩環三十一放射”生態廊道和城區道路建設,我市新建生態廊道280公里、人行步道315.4公里、自行車道326.2公里、公交港灣300余處。
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實現主城區500米范圍內上車、5分鐘內換乘。
距2017年國家進行公交都市創建考核驗收還有一年多時間,公交都市創建已進入攻堅階段,時間緊,任務重。
力爭2016年底建成地鐵1號線二期、城郊鐵路一期項目;加快地鐵5號線續建項目進度,確保按計劃節點推進;開工建設3號線(一、二期)、4號線、城郊鐵路二期(機場至鄭州南站)、2號線二期、10號線、11號線以及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配套工程;加快推進6號線、8號線一期、9號線二期前期工作,確保2017年開工建設。
2016年建設農業路(瑞達路—中州大道)、農業南路(中州大道—商鼎路)、秦嶺路等快速公交項目4條、36.9公里;2017年建設隴海西路、隴海東路、長江東路、107輔道等快速公交項目5條、52.1公里;至2017年底,我市快速公交達到78條、1126公里。
進一步研究制定公交場站建設意見,對已規劃的公交場站盡快列入建設計劃,及早開工建設。2016年建設公交場站21處、924畝;2017年建設公交場站8處、662畝;至2017年底,我市公交場站達到107處、3500余畝,公共汽電車進場率要達到80%以上。
明年年底公交專用道
里程達500公里以上
市區新建、改建的主干道同步規劃、建設公交專用道,逐步形成公交優先通行網絡。2016年建成中原西路、文化路、建設路等12條、191.5公里公交專用道;2017年建成蓮花街、桐柏路、未來路、國基路等10條、148.2公里公交專用道。到2017年底,我市公交專用道里程達500公里以上。
強化公交專用道使用監管,加快設置公交專用道移動抓拍電子監控設備,嚴格查處占用公交專用道等交通違法行為;加快公交信號優先系統建設,提高公交車行駛速度和正點率。
優化公共交通線路和站點設置,擴大線網和站點覆蓋范圍,不斷提高覆蓋率、準點率和運行速度;推進公交與其他不同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改善公共交通的通達性和便捷性。進一步提高新能源車和空調車使用比例;科學制定軌道交通發車頻率,合理控制高峰時段車輛滿載率,讓市民乘車更舒適。
適應鄭州都市區建設需要,統籌規劃城鄉公交服務網絡和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公交線路向城市周邊延伸,提高城市公交服務廣度,促進城市公交與道路客運班線有效銜接,提高城鄉客運資源共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