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7年會上,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組長徐匡迪透露出,雄安新區的規劃方案編制中的,21世紀的地下管廊式基礎設施是新區建設的一大亮點,規模可達千億后。徐匡迪透露,雄安新區建設將把城市交通、城市水、電、煤氣供應、災害防護系統全部放在地下,以高鐵、車站、市內交通等為例,均會置于地下。而地上部分將讓給綠化、讓給人行道。以克服新區復雜水陸狀況,實現城鎮與鄉村共生共融。這一模式,被認為是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的頂層設計創新,將如何對其他城市的地下空間開發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成為關注焦點。雄安新區地下管廊建設也因此一下子成為了工程機械圈內的熱門話題,誰都想在這千億規模建設項目中分得一杯羹。
工程領域迎發展機遇
根據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決定看,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與河北省邯鄲市市區面積相當;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與山東省濟南市區面積相當;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與廣東省深圳市行政轄區面積相當。
雄安新區的設立對于基礎建設領域的拉動作用有兩大特點,一是持續時間長,作為國家大事,千年大計,新區建設規劃了三大時間段,持續時間之長不言而喻;二是地理范圍廣,從這三階段的面積數字不難看出,這是小型城市經過中型城市向大型城市發展的漸進之路。在面積和時間兩個維度共同作用下的雄安新區建設必將是一個長期擁有較大體量的基礎建設市場,可以保守的預測在未來幾年內,該地區對于工程機械和與之相配套的工程車需求將會長期保持中高位運行。
地下管廊建設動畫模擬圖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于雄安新區的設立是國家級歷史性戰略,所以對于上述車輛和機械的需求不會長時間出現高位運行,更多的是保持在中高位的等級,這也需要各相關企業理性面對,在面對市場需求增加時保持生產一致性,在市場熱潮中提升銷量和市場占有率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品牌美譽度。
萬億級地下管廊建設開始進入爆發期
地下綜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管線綜合體”,被稱作城市的“血管”和“神經”,擔負著輸送介質、能量和傳輸信息的功能,是城市的“生命線”。
繼國務院2013年對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出要求后,住建部2014年10月提出,用3年左右時間在36個大中城市啟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又印發了《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還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推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在國務院的持續推動下,各地方開始高度重視地下管網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強調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是城市的“里子”,需要著力補上地下管網等城市基礎設施“短板”。
地下管廊建設模擬圖
2016-2017年,地下綜合管廊新開工項目總長度有望超過4000公里。目前,多省市已主動積極出臺相關規劃,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正加速推進。我國東三省和西南地區將成為地下管廊建設的密集地區,目前兩區域新開工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合計占到全國新開工總量的34.8%。
住建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147個城市28個縣已累計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5公里。而蘭格鋼鐵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住建部2017年計劃將新開工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統籌布局各類地下設施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城市空間資源緊張、基礎設施水平偏低等問題,開始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不斷涌現。
由于地上空間資源的緊張,地下空間開發開始逐漸得到關注。2017年5月底,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發布實施了《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十三五”規劃》。作為首部國家級市政基礎設施規劃,《規劃》提出,在城市新區、各類園區和成片開發區域,新建道路必須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因地制宜推動綜合管廊建設。此外,《規劃》還設立了綜合管廊建設目標:到2020年,城市新區新建道路綜合管廊建設率達到30%,城市道路綜合管廊綜合配建率達到2%。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與工程院副院長龔道孝看來,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緩解城市土地資源緊張、改善城市環境,和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等諸多重要意義。他指出,在地下空間開發過程中,要實現地下綜合管廊、地下交通、人民防空工程等設施規劃的“多規合一”,統籌布局各類地下設施。這其中,老城區要利用地下交通設施建設的機會,判斷是否能夠同步建設地下的管廊,最好同步進行。新城區建設,要充分考慮地下管廊和地下交通建設兩個需求,要做好平面和縱向的統籌。
雄安新區有著建設地下管廊的“先天優勢”:相比其他城市,雄安新區從無到有,沒有歷史包袱,鋪設地下管廊的阻力和成本都將更小;考慮已有的推進地下地管網政策,以及雄安新區可期的示范效應下,其他新建城市將紛紛向雄安看齊,地下管廊或有突破性進展。
參考深圳/東京測算投資規模:深圳市規劃在十三五期建成270公里地下管廊,加上已有地下管廊13.4公里,到2020年深圳市有地下管 廊約283公里,中心城區面積約為1109平方公里,故深圳管廊密度約為0.26公里/平方公里;東京綜合管廊有288公里(含規劃),市區面積 約623平方公里,密度約為0.46公里/平方公里,假定未來雄安新區地下管廊密度為0.26-0.46,雄安新區的遠期控制區面積為2000平方公里,以每平方公里1.2億元的造價計算,雄安新區的地下管廊遠期建設規模為近千億。工程機械圈內相關從業者們,趕緊進行起來搶分這塊“千億”大蛋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