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記者從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合肥市體育設施專項規劃(2018~2035年)》項目已啟動招標。今后,合肥市將重點加強社區(居住區)級公共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小型多樣的活動場所。按照可舉辦全國綜合性體育賽事要求,規劃大型體育場館設施。
城區體育設施規劃將有“一張圖”
此次規劃范圍為合肥市城區,面積約1345平方公里;包括蜀山區、瑤海區、廬陽區、包河區、高新區、經開區、新站高新區。規劃研究范圍為合肥市市域范圍,面積約11445平方公里,提出各級城鎮體育設施規劃建設策略。
規劃期限與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期限保持一致,規劃期限為2018~2035年,其中具體項目安排為2025年,展望至2050年。規劃成果應包括《合肥市公共體育設施規劃大綱(2018~2035年)》《合肥市公共體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18~2035年)》和《合肥市環湖十二鎮體育+概念規劃》三部分。
按照計劃,規劃編制單位要在2019年6月底前完成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提交規劃評審稿。2019年11月,根據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進行動態維護,完成《合肥市環湖十二鎮體育+概念規劃》,整體工作預計2019年年底全部完成,之后履行規劃審批程序。
適度增加城市社區公共體育項目
按要求,規劃編制單位將調查分析城區各級公共體育設施的規模、布局、設施配置、服務范圍、運營效能以及存在的問題,并確定城區公共體育設施服務人口規模、設施配置體系;確定城區公共體育設施配置標準,包括各級公共體育設施人均用地指標、主要場館設置、人員配置、其他場地設置、配套設施等內容。
同時,確定城區規劃期末市級、區級、社區(居住區)級、居住小區公共體育設施數量和空間分布情況;市、區級公共體育設施布局規劃,應明確市、區級公共體育設施現狀保留、規劃新增、現狀改擴建規劃要求和空間布局;確定各類市、區級公共體育設施用地面積、人均用地指標。
針對群眾需求,重點加強社區級公共體育設施的規劃,適度增加社區體育項目,建設小型多樣的活動場所。在滿足用地標準的前提下,社區級公共體育設施盡可能在社區中心布局,也可在社區范圍內結合綠地、公園、廣場等開敞空間進行布局,要保障獨立的用地,以便統籌安排體育設施和配套附屬設施。今后,市民出門鍛煉更方便。
規劃大型體育場館可舉辦綜合性賽事
此次規劃編制完成之后,合肥市將充分發揮規劃先導作用,重點在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等方面,有效引導公共體育設施布局建設;鼓勵按照“融體于綠(地)、融體于(廣)場、融體于(公)園”的思路,在現有的綠地、廣場、園林規劃布局一些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體育設施。
同時,充分利用各類閑置資源,努力增加公共體育設施供給;創造條件,鼓勵和引導學校、機關、團體和企事業等單位的體育設施對社會開放;加強由政府投資、籌集或引導社會資金興建社會公益性體育活動場所,向大眾開放,滿足大眾體育鍛煉、觀賞賽事以及運動員訓練競技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兼顧前瞻性與可行性,按照可舉辦全國綜合性體育賽事要求,合肥市還將規劃大型體育場館設施,優化公共體育設施規劃布局,因地制宜,健全、完善公共體育設施規劃建設,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增強城市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城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