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起重行業發展的見證者和記錄者,中國起重機械網以“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同仁搭建平臺,為行業做出貢獻”為使命,誓言改變行業現狀,讓起重人輕松起來。公司創始人楊書彥帶領著充滿夢想和理想主義情懷的團隊,正在用19年的堅守,矢志做一件造福行業和子孫后代的事情。
1.0時代(1979--1988)
翻新修舊,完成原始積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一大批窮則思變的長垣人大膽地放開了手腳,從之前的農閑時外出鋦盆、鋦鍋、賣小電器,逐漸演變成維修、回收千斤頂、手拉葫蘆、振動棒、電動葫蘆等產品。一部分人完成了原始積累后,開始回鄉建作坊式的小修理廠,翻新修舊、加工生產所需要的各種零配件;一部分人開始充當業務員,走南闖北,在外地聯系業務,取得訂單回來后組織生產。
2.0時代(1989--2017)
攜親帶友、跑馬圈地闖市場,作坊變企業。
當跑業務開始成為一個掙錢的門路時,在當時這個不足八十萬人口的黃河灘區縣,曾出現了10萬銷售大軍出長垣的恢宏畫卷。這批業務經理或攜親帶友、或投奔親友,開始大規模外出尋找可以落腳的地區“開門市(部)”做起重機銷售。“有人的地方就有長垣人,有工業的地方一定有一群長垣人”成為真實寫照。大把的訂單拿回來后,家庭作坊已經滿足不了需求,規模化生產逐漸終結了長垣起重翻新修舊這個被人詬病10數年的歷史。
1995年經濟大蕭條后,起重機的生產逐步發展成集約式經營,一大批靠做起重機銷售完成原始積累的業務經理回鄉投資辦企業,隨著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加工生產相對集中的惱里、魏莊兩鄉鎮誕生了一大批骨干企業。長垣在全國起重機械行業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并為起重行業產業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隨著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惡性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大戰導致行業生態遭受破壞,行業重新洗牌進入倒計時。
3.0時代(2018--)
平臺引領、產品為王、渠道致勝。城市供應商助力3.0時代。
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讓起重機械這個“傻大笨粗”的行業迷茫了。他們不相信、也不敢相信這么笨重的行業會互聯網化。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應用,這個被帖上“不靠譜、騙人的”標簽的新興產業,開始影響和改變著一部分從業者的觀念。2015年,“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與此相伴的是,起重行業首家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中國起重機械網的創始人楊書彥,卻為了這一天堅守了19年。他堅信,互聯網將會重構行業新的格局與秩序,起重行業的下一個十年,是平臺引領、產品為王、渠道致勝,即“平臺+產品+渠道”將會成為起重行業的3.0模式。
2018年9月,楊書彥和他的團隊啟動了醞釀已久的“城市供應商”選拔和行業體系建設,希望能通過創新推動行業營銷模式變革,并由此探索出一條抑止行業惡性競爭的新路子,造福行業和后人。對此,楊書彥和他的團隊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