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5月23日電 題:高原上織就高速公路“彩帶”
新華社記者齊健
藍白相間的平塘特大橋,五彩的牙舟陶,銀灰色的“中國天眼”,碧波蕩漾的羅甸千島湖……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至羅甸高速公路沿線,各種色彩不斷撞擊著人們的視覺神經,消解旅途中的疲勞和乏味。
平羅高速2019年底通車,全長93.478公里,其中橋梁和隧道占了近一半。高橋飛架、長隧貫通,橋隧比節節攀升,是貴州近年來新建成高速公路的一大特點。作為中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貴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萬余座橋梁,織就了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網。
平羅高速屬于貴州“六橫七縱八聯”高速公路網中第六橫的一段。這條高速沿線有個特殊的服務區叫天空之橋觀光服務區,它除了休憩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觀橋。

平羅高速平塘特大橋(2019年12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站在觀景平臺上,全長2135米的平塘特大橋盡收眼底。橋塔像三顆巨釘鑲嵌在崇山峻嶺之間,藍白配色與天空交相輝映,時常云霧繚繞,宛若“天空之橋”飛架于山谷,因此得名。“天空之橋”不僅壯美而且高大,它中間橋塔高達332米,是世界橋梁中最高的混凝土塔。

云霧繚繞中的平塘特大橋。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從天空之橋觀光服務區往西南24公里,到了全國罕見的以望遠鏡名字命名的收費站——天眼收費站。這是距離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最近的收費站,下匝道經過的天眼立交恰似一只眼睛的形狀。

衛星照片上截取的“中國天眼”及周邊道路圖。中國天眼科普基地供圖
從天眼收費站下高速,就到了克度鎮。平塘縣克度鎮居民何南祥告訴記者,曾經的克度是一個閉塞的小鎮,人們大多外出務工;高速公路開通以后,平塘縣依托“中國天眼”打造天文小鎮,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何南祥以前為一家人的生計,每年至少大半年在外奔波,如今他在克度天眼運營管理公司上班,每個月領的薪水能滿足生活,還能照顧到父母、子女。
“作為本地人,在享受家鄉發展帶來的好處時,我也希望能為家鄉的發展出一份力,所以我選擇了現在的工作。我想讓每一個來到天眼的人都能帶走一份美好的體驗。”何南祥說。

學生們在位于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的天文體驗館內研學。中國天眼科普基地供圖
在克度天文小鎮,豐富的天文科普旅游業態促成天文研學熱,各地的訪客慕名前來。這帶動當地不少村民利用移民安置房開起了賓館和飯店,從“打工人”搖身變成“掌柜”。“到了夏秋旺季,整個克度鎮都一房難求。”天文小鎮布依酒樓老板王順軍說。
不僅帶動天文小鎮,平羅高速還串起了天坑群、牙舟陶、羅甸玉等藏在深閨里的地質奇觀、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特產等“寶藏”。
在貴州高原上,像平羅高速這樣有亮點的高速公路“彩帶”還有許多。比如在黔北地區,蘭海高速把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等紅色旅游景區串起來;蓉遵高速又把茍壩會議會址、中國女紅軍紀念館和四渡赤水渡口等連成一線。再如廈蓉高速和滬昆高速連接起貴州西北的烏蒙高原和東南的苗鄉侗寨,拉近了彝族“阿妹戚托”、侗族大歌和“最后一個槍手部落”岜沙苗寨的時空距離。

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的岜沙苗寨,苗族男子鳴槍迎接進入部落的客人(2014年7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2010年底,貴州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為1500公里。截至目前,貴州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7700公里,如果加上在建和規劃修建的,總里程超過1萬公里。在曾經是片海的貴州高原上,小說里的“海底兩萬里”,正在化作高速公路“彩帶”織就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