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SNEC光伏展已經落下帷幕。但喧囂之中,光伏企業之間的明爭暗斗。
這場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猶如一臺大型T臺走秀場,聚集了超過1700多家企業報名入駐,以及數以萬計來自不同領域的觀眾參展。

在這個秀場上,諸如華為、隆基、協鑫、特變這樣的明星自帶流量,它們發達的“肌肉群”吸引了多數目光;而那些中小企業則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以期吸引觀眾駐足逗留片刻。
自2008年舉辦第一屆以來,上海SNEC展早已變成了光伏企業明爭暗斗的試煉場。即便不熟悉這個產業,僅看C位和展臺面積,已可大致判斷出是年的行業格局狀況。
與歷屆不同的是,今年的會展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碳中和。盡管“雙碳”目標的提出不到一年,但幾乎所有光伏公司都已陷入了癲狂。
這個秀場為它們提供了絕佳的展示機會。陽光之下,企業之間不惜赤膊上陣;陰影之下,相互攪局的現象也屢屢發生。
暗斗:相互“攪局”
會展前后,巨頭之間的“暗斗”好戲連臺。這其中,最為精彩的莫過于210陣營和182陣營的對壘。
光伏企業中,尺寸之爭已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盡管以隆基、晶科、晶澳為代表的182陣營依然占據著市場份額主導地位,但以天合光能、中環股份為代表的210陣營來勢洶洶,正在不斷蠶食著182的地盤。
6月2日,210陣營的代表企業天合光能、中環股份、東方日升、中環半導體、阿特斯等光伏行業龍頭企業在上海共同舉辦「高功率組件技術及產業鏈配套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匯聚了硅片、電池、組件生產商,以及設計院、EPC企業、認證機構等公司。
研討會上,天合光能常務副總裁曹博稱,“源自先進半導體技術的210的尺寸是一個最佳尺寸”。在天合看來,210組件在功率上遠超競品組件,單瓦發電能力方面有1%的優勢,BOS成本方面比競品585W產品下降8分錢到1毛1。
「能源嚴究院」獲悉,182陣營的龍頭公司隆基股份原本也計劃在上海SNEC光伏展期間舉辦類似的研討會,但疑因被同行“攪局”未能成功舉辦。
參加「高功率組件技術及產業鏈配套研討會」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身份——“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成員。
事實上,兩大陣營的暗戰早已開始。
去年6月24日,隆基牽頭晶科、晶澳、阿特斯、潞安、潤陽、中宇七家光伏企業成立“M10”聯盟并發布聯合聲明,倡導建立幾何尺寸為182mm*182mm 的硅片標準(M10)。
僅僅半個月后,7月9日,天合光能、中環股份等公司牽頭聯合發起成立「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
相比M10聯盟,“600W+聯盟”更加開放,吸引了來自硅片、電池、組件、跟蹤支架、逆變器、材料及設備制造商等產業鏈上下游的39家企業。
今年5月26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召開組件尺寸標準化線上研討會,充分討論了光伏組件外形尺寸及安裝孔技術規范。
這意味著,210產品得到了官方組織的認可。
盡管如此,但在早期,“600W+聯盟”的實力遠不如M10聯盟。以組件出貨量排名為例,2020年,隆基、晶科兩巨頭位列前二名,天合位列第三名。
高紀凡回憶稱,當時認為這項技術可能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成大規模產業化。
而今,不到一年時間,該聯盟已經吸納了74家企業加入。更為重要的是,基于210的600W+產品得到了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

“今年1-4月份,五大四小電力公司新招標的組件項目,80%以上都是大功率組件”。高紀凡在6月2日SNEC光伏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說。
除了被“攪局”,隆基也曾試圖攪局分化210陣營。
不久前,一位工程設計院專家曾透露,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一位中層領導曾找到過他,向他展示了182產品的優勢,試圖說服他在工程設計方面“偏袒”隆基的產品。
“對我們做工程設計的來說,其實是不怎么關心光伏組件產品是182還是210的。”上述設計院專家說。他甚至無法理解組件產品端為何要有陣營之分。
不過,210陣營的分化能力似乎更勝一籌。
今年3月,曾是M10聯盟成員的老牌光伏巨頭阿特斯宣布加入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
在「高功率組件技術及產業鏈配套研討會」上,阿特斯全球制造與技術研發高級副總裁張光春表示,在確定選擇210之前,阿特斯研究了多個尺寸,并聯合電池的客戶一起測算,最終在發布會前一個月選定210——通盤來看整個成本210最優。
如今,隨著碳中和的腳步越來越近,可以預見的是,210陣營和182陣營的暗戰將持續下去。
明爭:赤膊上陣
6月3日,SNEC開展首日,作為此次活動最耀眼的明星,斥資數百萬的隆基股份自然不會錯過這個秀“肌肉”的絕佳時機。
當天,隆基發布了首款TOPCon雙面組件——Hi-MO N,還與與同濟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宣布校企共建氫能聯合實驗室。
不過,當隆基展臺上在進行路演時,隔壁英利展臺的聲音往往格外響亮。擴音喇叭里傳出的聲音足以讓隆基高管手上的麥克風黯然失色。
這種情況只是SNEC展上光伏公司間較量的一個縮影。
光伏公司最直接的較量是展臺位置和展臺面積。若論及此,擁有968平米展臺面積的華為要略勝隆基一籌,其打造的數字展臺讓其他參展企業失色不少。

據說,為了這次光伏展,華為斥資數額高達600萬元,排在第一。
同樣擁有超大參展臺的還包括特變電工、正泰集團,協鑫集團等行業巨頭。
另一個重要的較量領域是產品。
參展期間,華為發布了新一代全場景智能光儲解決方案,涵蓋“4+1”場景:智能光伏發電機FusionSolar 8.0、家庭綠電2.0、行業綠電1.0、離網去油綜合供能 + 能源云等。
最激烈的競爭則是在組件產品上。從組件功率上,182陣營則明顯敗下陣來。
隆基公布的Hi-MO N組件依舊堅守182尺寸,據稱量產轉換效率達22.3%,量產功率達570W。
相比而言,210陣營的代表企業天合光能則展示了700W雙玻N型i TopCon和HJT組件。其中,該公司公布的710W+HJT組件則創造HJT組件功率之最,組件效率達到22.55%。

單晶龍頭中環股份也不甘落后。展會期間,中環旗下子公司環晟光伏推出新品G12系列疊瓦組件3.0。據了解,該組件功率最高可達670W,量產效率21%以上、最高效率達21.8%以上。
第二梯隊的中來股份和日托光伏更加瘋狂。

展會期間,中來股份推出N型TOPCon至尊產品-Niwa Max,其功率可達700w;日托光伏的一款組件產品其功率也號稱可達700w。
如果說在組件產品上光伏公司可以赤膊上陣,自我營銷,甚至不惜制造話題的話,那么對外合作方面則是龍頭企業才能撬動的玩法。
這方面的贏家無疑是隆基股份。
SNEC展期間,這家單晶巨無霸先后與國華能源投資、申能股份、天潤新能、寧夏佳洋、華為、中國燃氣等公司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或戰略合作協議。
上述協議涉及到項目開發、設備技術供應、氫能產業開發與合作、光伏發電技術與創新共享、風光儲智慧一體化電站等方面。
另一巨頭協鑫集團也“進賬”不菲,先后與與西門子(中國)、東芝(中國)、中船派瑞、國家電投北京綠氫等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此外,在BIPV產品領域,隆基的隆頂和天合光能的“天合瓦”遙相呼應。
而在天合展臺不遠處,英利集團旗下嘉盛光電則上演了一出“川劇變臉”,以吸引觀眾駐足體驗該公司推出的青磚、黛瓦、幕墻等系列光伏+新產品。 能源嚴究院 作者: 嚴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