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沅江拌和車智能制作工業園
直播中,鏡頭跟從中新網記者關紫文和中聯重科沅江拌和車智能制作工業園技能負責人張國君一同,走進園區內部,近距離感受“智”造魅力。“咱們整個工廠占地360畝,分為4個部分,共有6條智能化的產線,均具備智能、綠色、數字的特色。經過這些產線,每18分鐘就能下線1臺拌和車。”張國君介紹道,“周圍的這條產線便是咱們的拌和筒智能產線,它也是全球首條拌和筒智能化出產線。”
據張國君介紹,曾經出產拌和筒,工人們需求鉆進里邊去焊接,里邊的溫度最高可達60度,一般人很難忍受這樣的環境溫度,因而也或許會導致質量問題。但在直播中咱們可以看到,中聯重科拌和筒智能產線經過新型的智能化設備的使用,完成了少人甚至無人化出產,工人們只需求把程序設置好,在關鍵環節進行人工監控即可。
△中聯重科沅江拌和車智能制作工業園技能負責人張國君正在介紹
張國君介紹道:“比如在葉片檢測時,工人們只需求將指令依照設計要求輸入,產線上的照相機像平時咱們支付‘刷臉’相同給零部件拍個照,就能識別出是什么樣的零部件、要用在哪個當地,并經過尺度等信息判斷是否合格,主動進行下一步處理。這不只極大地改善了工人們的作業環境,也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檢測準確性和可靠性。”
除了拌和筒智能產線,拌和車的出產還包括下料、葉片壓型、車架前后臺焊接、涂裝、裝配等工序。在這些出產過程中會有許多大部件,有的甚至重達好幾噸,每一道工序間的運送也是一個大難題,中聯重科沅江拌和車智能制作工業園是怎么做的呢?
△中聯重科沅江拌和車智能制作工業園的空中物流運送線
直播畫面中,一個巨大的拌和筒正懸掛著,經過空中軌道“趕往”下一道工序。據張國君介紹,園區建設有總長約3公里、最大載重可達5噸的空中物流運送線,串聯起整個聯合廠房,完成了焊接、涂裝、總裝車間物流的無縫銜接。工件輔助上掛后可經過智能分配系統,主動變軌、分岔合流,精準地到達指定工位。
正說著,鏡頭中又來了一個地上運送機器人。張國君說道:“小部件的運送,咱們便是依托這種地上機器人,地上這些黃線條,便是它們的‘高速公路’,經過這些‘公路’,機器人能夠及時、準確地將部件送到指定地址。”
△中聯重科沅江拌和車智能制作工業園的地上運送機器人
“這么高的智能化、主動化程度,是不是會讓許多工人下崗呢?”看到如此高度智能化的產線,記者不由提出這個疑問。張國君則表示徹底不用擔心。從傳統制作業向智能制作轉型晉級后,工人從簡略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轉變為智能工廠大量需求的智能制作工程師,工人師傅們不只不會下崗,收入和工作環境還會得到很大改善。
近年來,中聯重科運用5G、AI、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能,在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晉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上半年,中聯重科高位入榜2021我國智能制作50強。
據了解,除了直播展示的拌和車智能工廠外,中聯重科還在全國高標準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塔機智能工廠、華東智能制作基地、液壓關鍵元件產業園等智能制作園區。而當前正在全力建設的中聯才智產業城,建成后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工程機械綜合性智能化產業基地,更好地助力湖南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作業高地,讓世界感受我國制作的全新氣息。來源:中聯重科
標簽:
中聯重科沅江拌和車智能制作工業園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括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掃除來源不明的情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律爭議和后果,本站不承當任何責任。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自己的觀點,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系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