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已建成34個“口袋公園”
?
讓居民推窗見綠、移步進園
小而精美且多點分布的“口袋公園”,既便利居民日常日子晨練遛彎,也為城市增添了不少綠量,深受歡迎。前不久,住建部發布通知,將推動全國于本年建造不少于1000個城市“口袋公園”。從2020年便開端建造“口袋公園”的南京,現在發展怎么?又有哪些特征?
保存城市回憶,用三元文明打造游園景象空間
南京市棲霞區堯化門的三元家園是新交給的保障房小區,現在已有不少居民入住。小區西南角原本是拆遷用的修建工棚,臟亂差,本年這兒建起了占地78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園”三元游園。“我現在每天早晨和晚飯后都要下樓來這兒散散步,家門口有個小公園便是便利。”居民趙樹明一臉滿足地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處“口袋公園”坐落南京市太龍路與瑞霞路交叉口的三角地塊,彎曲的步道兩側是種類多樣的綠植,由于是高溫天,有些新栽的綠植披上了遮陽網。游園內不只裝備了健身器材,還在遮陰廊架下設置了坐凳供居民歇息。整個公園規劃以曲線和圓形為主,加上仿古的文明墻和別有洞天的拱門造型交叉其中,透著濃濃的古典文明風,移步異景,開合有致。
牽頭項目建造的南京市棲霞區城管局市政科工作人員錢煒介紹,游園地點的方位曩昔是三元祠村,因此整個園區規劃的起點是“保存城市回憶”,經過融入地域文明“三元祠”,用“天、地、水”三大自然元素演繹游園中的三大景象空間,呈現出“遇見天”(文明廣場區)、“對話地”(歇息活動區)、“翻動水”(健康花園區)的時光三境,既豐富了城市景象層次和厚度,又凸顯出城市當地文明特征。
融入赤色基因,既漂亮有用又是黨建窗口
同樣是向歷史文明要資源,南京老城區的火瓦巷找到了代表自己鮮明特征的赤色基因。
火瓦巷與馬府西街的交叉口原是一片2000平方米的小游園,上一年9月,這兒改形成以赤色文明為主題的“口袋公園”紅星廣場,相貌面目一新。為契合赤色主題,廣場內的綠植增加了杜鵑花和映山紅等紅花的配色。形似飄帶般彎曲的人行棧橋,標志著赤色精神似革新之火生生不息。場所中原有的一個四角亭被改造為赤色朗讀亭,成為團員青年活動基地。新建的黨群服務驛站設有閱讀歇息、急救、血壓丈量、無線網絡等便民設備,還將長期開展各種社區文明活動。樹蔭下,布置了一些全民健身器械。“你看現在環境多好,改變很大。我是一個黨齡50年的老黨員,住在這兒感到很光榮、很美好,也很自豪。”附近龍王廟社區的居民馮寶安說。
火瓦巷歷史悠久,據傳明代是燒瓦的當地,由此得名“火瓦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兒分布著十多個中共地下組織,是活潑的赤色基地。南京市秦淮區建造局城市建造科科長孫冉介紹,他們深度發掘這一歷史文明資源,提煉出將赤色文明、歷史文明、群眾文明相互交織的規劃思路,使“口袋公園”的功用進一步疊加,不只漂亮有用,還是黨建文明宣揚的窗口。
建造考究便民可達,功用復合還要綠色低碳
“口袋公園”是面向公眾開放,規劃較小,形狀多樣,具有必定游憩功用的公園美化活動場所,面積一般在400平方米至1萬平方米之間,類型包括小游園、小微綠洲等。記者從南京市美化園林局了解到,南京從2020年開端建造“口袋公園”,近兩年來已建成34個“口袋公園”,本年還將建成28個。
有別于封閉式的景象綠洲,“口袋公園”是一個開放的公園綠洲空間,關于“口袋公園”建造,南京主要遵從“便民可達、功用復合、綠色低碳”三大原則。
南京市美化園林局規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結合老城更新、環境歸納整治,優先選址在美化覆蓋率較低的片區,建造老百姓身邊的“口袋公園”,讓居民出門5—10分鐘即可到達一處可歇息、可往來、可健身的綠色共享空間,實現“便民可達”。“功用復合”是對“口袋公園”服務內容進行拓寬和進步,在小小的公園里融入游憩休閑、健身運動、文明科普、公共服務等復合功用,因地制宜地融入功用相宜的服務設備,重點關注“一老一小”的需求,為公園注入多元活力。“綠色低碳”,則是依照節省型園林美化要求,在規劃和建造上,注重保護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樹老樹,優先選用鄉土植物,最大極限地節省各種資源,進步資源利用率,削減能源消耗。
記者發現,“口袋公園”建造中還運用到不少海綿城市規劃,例如:路途使用透水鋪裝;下凹式綠洲可有用收集周邊雨水徑流,既漂亮又環保。
或依照綠洲系統規劃新建,或將已有的街角綠洲提檔升級,增設便民設備、植入文明展示功用,一個個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口袋公園”,讓居民“推窗見綠,移步進園”。據介紹,到2021年底,南京市建成區美化覆蓋率達44.96%,建成區綠洲率達40.79%,人均公園綠洲面積16.18平方米,三項指標均坐落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
讓居民推窗見綠、移步進園
小而精美且多點分布的“口袋公園”,既便利居民日常日子晨練遛彎,也為城市增添了不少綠量,深受歡迎。前不久,住建部發布通知,將推動全國于本年建造不少于1000個城市“口袋公園”。從2020年便開端建造“口袋公園”的南京,現在發展怎么?又有哪些特征?
保存城市回憶,用三元文明打造游園景象空間
南京市棲霞區堯化門的三元家園是新交給的保障房小區,現在已有不少居民入住。小區西南角原本是拆遷用的修建工棚,臟亂差,本年這兒建起了占地78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園”三元游園。“我現在每天早晨和晚飯后都要下樓來這兒散散步,家門口有個小公園便是便利。”居民趙樹明一臉滿足地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處“口袋公園”坐落南京市太龍路與瑞霞路交叉口的三角地塊,彎曲的步道兩側是種類多樣的綠植,由于是高溫天,有些新栽的綠植披上了遮陽網。游園內不只裝備了健身器材,還在遮陰廊架下設置了坐凳供居民歇息。整個公園規劃以曲線和圓形為主,加上仿古的文明墻和別有洞天的拱門造型交叉其中,透著濃濃的古典文明風,移步異景,開合有致。
牽頭項目建造的南京市棲霞區城管局市政科工作人員錢煒介紹,游園地點的方位曩昔是三元祠村,因此整個園區規劃的起點是“保存城市回憶”,經過融入地域文明“三元祠”,用“天、地、水”三大自然元素演繹游園中的三大景象空間,呈現出“遇見天”(文明廣場區)、“對話地”(歇息活動區)、“翻動水”(健康花園區)的時光三境,既豐富了城市景象層次和厚度,又凸顯出城市當地文明特征。
融入赤色基因,既漂亮有用又是黨建窗口
同樣是向歷史文明要資源,南京老城區的火瓦巷找到了代表自己鮮明特征的赤色基因。
火瓦巷與馬府西街的交叉口原是一片2000平方米的小游園,上一年9月,這兒改形成以赤色文明為主題的“口袋公園”紅星廣場,相貌面目一新。為契合赤色主題,廣場內的綠植增加了杜鵑花和映山紅等紅花的配色。形似飄帶般彎曲的人行棧橋,標志著赤色精神似革新之火生生不息。場所中原有的一個四角亭被改造為赤色朗讀亭,成為團員青年活動基地。新建的黨群服務驛站設有閱讀歇息、急救、血壓丈量、無線網絡等便民設備,還將長期開展各種社區文明活動。樹蔭下,布置了一些全民健身器械。“你看現在環境多好,改變很大。我是一個黨齡50年的老黨員,住在這兒感到很光榮、很美好,也很自豪。”附近龍王廟社區的居民馮寶安說。
火瓦巷歷史悠久,據傳明代是燒瓦的當地,由此得名“火瓦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兒分布著十多個中共地下組織,是活潑的赤色基地。南京市秦淮區建造局城市建造科科長孫冉介紹,他們深度發掘這一歷史文明資源,提煉出將赤色文明、歷史文明、群眾文明相互交織的規劃思路,使“口袋公園”的功用進一步疊加,不只漂亮有用,還是黨建文明宣揚的窗口。
建造考究便民可達,功用復合還要綠色低碳
“口袋公園”是面向公眾開放,規劃較小,形狀多樣,具有必定游憩功用的公園美化活動場所,面積一般在400平方米至1萬平方米之間,類型包括小游園、小微綠洲等。記者從南京市美化園林局了解到,南京從2020年開端建造“口袋公園”,近兩年來已建成34個“口袋公園”,本年還將建成28個。
有別于封閉式的景象綠洲,“口袋公園”是一個開放的公園綠洲空間,關于“口袋公園”建造,南京主要遵從“便民可達、功用復合、綠色低碳”三大原則。
南京市美化園林局規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結合老城更新、環境歸納整治,優先選址在美化覆蓋率較低的片區,建造老百姓身邊的“口袋公園”,讓居民出門5—10分鐘即可到達一處可歇息、可往來、可健身的綠色共享空間,實現“便民可達”。“功用復合”是對“口袋公園”服務內容進行拓寬和進步,在小小的公園里融入游憩休閑、健身運動、文明科普、公共服務等復合功用,因地制宜地融入功用相宜的服務設備,重點關注“一老一小”的需求,為公園注入多元活力。“綠色低碳”,則是依照節省型園林美化要求,在規劃和建造上,注重保護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樹老樹,優先選用鄉土植物,最大極限地節省各種資源,進步資源利用率,削減能源消耗。
記者發現,“口袋公園”建造中還運用到不少海綿城市規劃,例如:路途使用透水鋪裝;下凹式綠洲可有用收集周邊雨水徑流,既漂亮又環保。
或依照綠洲系統規劃新建,或將已有的街角綠洲提檔升級,增設便民設備、植入文明展示功用,一個個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口袋公園”,讓居民“推窗見綠,移步進園”。據介紹,到2021年底,南京市建成區美化覆蓋率達44.96%,建成區綠洲率達40.79%,人均公園綠洲面積16.18平方米,三項指標均坐落全國同類城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