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邀請自治區有關部門及南寧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就西部陸海新通道、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廣西自貿試驗區、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等方面回答了記者提問。其中,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對南寧未來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今后南寧都市圈有哪些建設方向?引起了與會記者的高度關注。
所謂的都市圈,是介于中心城市與城市群之間的空間單元,在區域協同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現代化的都市圈,能夠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未來城市群和都市圈都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廣西“十四五”期間將“大力實施強首府戰略,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既是深化實施強首府戰略、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服務國家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北部灣城市群戰略的需要。
今后南寧都市圈將有哪些建設方向?市政府黨組成員陳超表示,南寧市將從推動區域空間一體化、培育南寧核心增長極、建立一系列跨區域協作機制等方面,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
推動區域空間一體化。未來的南寧都市圈,將以南寧為中心,以“1小時交通圈”為半徑,面積近6萬平方公里,涵蓋欽州、防城港、崇左、玉林、貴港等市。都市圈將重點打造南欽、南憑城鎮發展軸,做好“向海”“向邊”文章,整合廣西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資源,強化南寧與北部灣港、陸路口岸的聯動,并探索口岸共管,實現物流一次通關。向東發展南玉、南貴城鎮發展軸,共同推動北部灣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多點、全面、深度融合。
培育南寧核心增長極。通過構建多中心、多節點的網絡化南寧大都市區空間格局,推動高端要素集聚,打造南寧都市圈核心增長極。將在右江—邕江—郁江流域沿線培育若干城鎮和生態節點,形成城市綜合保護和發展帶;主城區集聚城市核心功能,將加快城市內涵提升轉變,建設集約高效、生態宜居的城市中心;南部發揮南部科創新城、臨空經濟示范區戰略增長極作用,推進空港和鐵路港雙港聯動,建設面向東盟的國際門戶樞紐、創新中心和產業中心;北部充實完善武鳴副城區職能,提升完善高教職能,促進產教結合、產城融合;東部加快培育東部產業新城,圍繞六景港和高鐵站整合空間資源,建設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新城和內河航運樞紐。
建立一系列跨區域協作機制。協作囊括了產業、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社會保險、生態環境等各方面。例如,加強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產業領域合作,推動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都市圈內公交同城化,便利都市圈居民出行;鼓勵開展跨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動打造跨區域醫聯體,實現在南寧都市圈內社保“一卡通”;建立跨區域城鄉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機制,重點強化左江、右江、邕江、郁江等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等。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還在當天的記者會上介紹了“十四五”末廣西交通運輸發展將達到的目標,其中提出,將建設以北部灣國際門戶樞紐港、南寧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的多層次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樞紐經濟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將打造南寧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南寧機場建成面向東盟的門戶樞紐機場,構建以南寧為中心出省出邊出海的高鐵、高速公路、航空、水運四位一體的交通網絡,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通樞紐城市。來源:南寧日報
所謂的都市圈,是介于中心城市與城市群之間的空間單元,在區域協同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現代化的都市圈,能夠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未來城市群和都市圈都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促進區域協調、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廣西“十四五”期間將“大力實施強首府戰略,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既是深化實施強首府戰略、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服務國家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和北部灣城市群戰略的需要。
今后南寧都市圈將有哪些建設方向?市政府黨組成員陳超表示,南寧市將從推動區域空間一體化、培育南寧核心增長極、建立一系列跨區域協作機制等方面,全面落實強首府戰略,高標準建設南寧都市圈。
推動區域空間一體化。未來的南寧都市圈,將以南寧為中心,以“1小時交通圈”為半徑,面積近6萬平方公里,涵蓋欽州、防城港、崇左、玉林、貴港等市。都市圈將重點打造南欽、南憑城鎮發展軸,做好“向海”“向邊”文章,整合廣西自貿試驗區三大片區資源,強化南寧與北部灣港、陸路口岸的聯動,并探索口岸共管,實現物流一次通關。向東發展南玉、南貴城鎮發展軸,共同推動北部灣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多點、全面、深度融合。
培育南寧核心增長極。通過構建多中心、多節點的網絡化南寧大都市區空間格局,推動高端要素集聚,打造南寧都市圈核心增長極。將在右江—邕江—郁江流域沿線培育若干城鎮和生態節點,形成城市綜合保護和發展帶;主城區集聚城市核心功能,將加快城市內涵提升轉變,建設集約高效、生態宜居的城市中心;南部發揮南部科創新城、臨空經濟示范區戰略增長極作用,推進空港和鐵路港雙港聯動,建設面向東盟的國際門戶樞紐、創新中心和產業中心;北部充實完善武鳴副城區職能,提升完善高教職能,促進產教結合、產城融合;東部加快培育東部產業新城,圍繞六景港和高鐵站整合空間資源,建設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新城和內河航運樞紐。
建立一系列跨區域協作機制。協作囊括了產業、醫療、教育、公共服務、社會保險、生態環境等各方面。例如,加強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產業領域合作,推動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都市圈內公交同城化,便利都市圈居民出行;鼓勵開展跨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動打造跨區域醫聯體,實現在南寧都市圈內社保“一卡通”;建立跨區域城鄉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機制,重點強化左江、右江、邕江、郁江等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等。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還在當天的記者會上介紹了“十四五”末廣西交通運輸發展將達到的目標,其中提出,將建設以北部灣國際門戶樞紐港、南寧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的多層次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樞紐經濟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將打造南寧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南寧機場建成面向東盟的門戶樞紐機場,構建以南寧為中心出省出邊出海的高鐵、高速公路、航空、水運四位一體的交通網絡,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通樞紐城市。來源:南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