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表明,陸地生態體系在二氧化碳排放傍邊,能很多吸收二氧化碳,扮演著很重要的人物。其間,森林大概吸收8%,草原大約是1%,農用地不到1%,濕地大約0.5%。生態碳匯在應對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戰略人物。從林草體系角度來講,有以下幾個考慮:
一是添加生態碳匯。通過擴大森林面積,提升森林質量,添加碳匯總量,在未來碳達峰或者碳中和過程中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發展生物質動力。2017年國家林業局發布了102種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動力樹種。但實際傍邊不止這么多,102種是首要的。現在最首要的問題是摸清資源,推動生物質動力的產業化,一起要加強政策扶持,在未來完結非化石動力占比25%左右的方針過程中扮演愈加重要的人物。
三是木竹資料代替戰略,通過木竹資料在修建范疇以及其他范疇的代替,或者大力發展木竹修建建材,來削減傳統的修建運用金屬、水泥在這個過程傍邊的碳排放。
這里面有兩個數字,簡單說一下。一個是在原資料的出產環節,木竹原資料大約比鋼材、水泥、鋼混結構的出產資料能下降二氧化碳排放27%,這是專家研討的成果。在運輸和施工環節,木竹建材和修建比其它的鋼混修建能削減內訌45%。當然還有其他很多的數據支撐這個定論。最后加強陸地生態體系資源保護,削減因森林資源等損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一起,咱們還在研討草原和濕地碳匯計量研討方法學。下一步,林草體系現已成立了專班和領導機構,制定了工作方案,加強科技支撐,生態碳匯將會在應對氣候變化傍邊扮演愈加重要的人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標簽:
生物質動力
(免費聲明:
1、本網站中的文章(包含轉貼文章)的版權僅歸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權聲明的或文章從其它網站轉載而順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權聲明者,其版權歸屬以順便聲明為準。
2、本網站轉載于網絡的資訊內容及文章,咱們會盡或許注明出處,但不掃除來源不明的情況。如果您覺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知咱們更正。若未聲明,則視為默許。由此而導致的任何法令爭議和結果,本站不承擔任何職責。
3、本網站所轉載的資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態度無關。
4、如有問題可聯系導航網編輯部,電話:010-88376188,電子郵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