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污水治理改善人居環境
我市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最后一年,我市以廁所改造、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農村污水治理、村莊清潔行動為重點,持續發力,成效顯著。尤其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管控方面,我市完成對971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6月4日,記者在藁城區杜村看到,村莊整齊劃一,道路干凈。村東南角,一個占地500多平方米的花園式玻璃房非常顯眼。附近居民告訴記者,這個是村里的污水處理站,而之前,這里還是垃圾遍地、臭味熏天的水溝。“以前好多泥水坑,下雨天就更別提了,現在我們都有下水道,家里的水就流到這兒。水處理好之后,沒味,都流到那邊的水塘里養魚了。”村民馬曉蕾說。
這個每天能處理50噸水的污水處理廠在農村的作用不可小覷。它采用了“人工快滲污水處理技術”,村里新民居的生活污水和一些餐飲廢水經過處理后,不但可以澆灌花草,還可以養魚。
為了改變農村污水橫流的面貌,近年來,藁城區在全省率先試點建成17個人工快滲技術污水處理站,覆蓋20個村莊,有效破解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難題,處理后的水全部達標排放。
“污水靠蒸發”是我市許多農村以往普遍存在的問題。去年以來,我市在農村分散生活污水有效管控上闖出了一條新路子。目前,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有971個,其中260個已經接入城鎮污水管網,711個村建設了污水集中或分散式處理設施,效果顯著。
在鹿泉區下聶莊村,村支書仵風書正在為記者介紹村內污水處理系統。他說,下聶莊村曾經緊鄰石家莊垃圾存放地——硤石溝垃圾場,村周邊臭氣熏天,進村的道路讓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何實現“污水靠蒸發”向“清水繞人家”轉變?鹿泉區對下聶莊這樣居住相對集中、污水便于收集、又不能進入市政管網的35個村莊,建設了厭氧發酵式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的中水用于灌溉和水系景觀建設。
六月的農村,麥浪涌動,村莊掩映在綠樹之中。通過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到農村居住和生活。在正定縣戰村,在市里工作生活的80后小伙兒高孟詳,每到周末就要帶孩子回家住兩天,享受難得的田園生活。“以前廁所沒有改,臭烘烘的,孩子不愿意回來,現在廁所也改了,村里建設了地下管網,街道也硬化了,我們就很愿意回來住。”
截至目前,正定全縣43個村莊、涉及15萬人納入城區污水管網;56個村莊建立了集中式污水處理站;20個村莊建設了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全縣農村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管控。在此基礎上,該縣還加快推進全域污水管網建設,多措并舉治理農村污水。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是面子工程,必須“里子實”。我市把農村廁所改造和農村污水治理結合、一并考慮、同步實施,大力實施“廁所革命”。根據村莊現狀和今后發展規劃,對能接入污水管網的村莊,改造成下水道水沖式廁所,所產生的污水通過污水處理廠或村級污水處理站進行治理。對暫時沒有建設污水管網的村內廁所進行無害化改造,采取三格式化糞池進行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來源:石家莊日報記者杜倩倩)